昨日,四百個市民家庭與本報讀者、志願者一起在橘子洲尾沙灘公園東側,向湘江放流30萬魚苗。記者 李鋒 攝一盆魚兒入湘江。記者 李鋒 攝孩子們在現場閱讀保護湘江的資料。李鋒 攝“魚水情深保護湘江”人工放流活動掃二維碼看視頻(李鋒/攝像 賀菲菲/剪輯)記者周輝霞
  5寸來長,一兩來重,30萬尾魚昨日啟動全新生活模式,開始在大自然水域自由游弋。昨日,本報策劃、聯合承辦的“魚水情深保護湘江”人工放流活動在橘子洲舉行。
  此次放流的魚苗價值15萬元,是由愛心企業、愛心家庭,以及近萬長沙市民慷慨解囊,共同籌集。放養的魚種主要是青、草、鰱、鱅“四大家魚”,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春片魚種。這些魚苗將“家”從魚種場搬到湘江里,經歷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將如何更快地適應自然水域、怎樣為它們提供更安全的生存空間?就這些讀者關註的問題,記者進行了瞭解。
  準備搬家坐專車,魚苗提前三天做準備
  9時不到,四台密封魚罐車已在橘子洲尾沙灘公園的一側臨時碼頭上一字擺開。長沙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全體人員出動,身穿制服,著長筒套鞋,在臨水坡面上鋪上紅地毯,將坡面上積壓的淤泥進行清洗,以免放魚的人滑倒。放流不遠處的水域,還停著幾艘漁政船和漁船,救生人員和救生衣準備好,以策萬全。
  魚種場的工作人員則忙著給魚兒遷入新家作最後的準備,將數十個大桶和大臉盆里灌上江水。事實上,三天前,他們就為魚兒的搬家在做準備。
  此次放養的魚苗分別來自兩個地方,一處來自瀏陽市北盛鄉烏龍魚場,這是一個市級良種場,該場年生產魚苗上億尾。另一處來自開福區水產養殖合作社,大約有4萬尾。
  從魚苗場到天然水域,魚兒的家更大了。為了讓它們能更適應新家的生活,開福區農林水利局水產高級工程師陳新民介紹,在出發前的三天,他們就開始拉網鍛煉,縮小它們的生活空間,為適應密封魚罐車擁擠的環境作准備。同時還停止喂食,讓魚兒空腹出行,“以免排泄物在魚罐車裡造成水質污染”。
  昨日3時,陳工和十數位熟悉魚性的工作人員開始幫魚兒搬家,將魚苗一桶桶放進魚罐車裡,200公斤重的氧氣瓶啟動充氧,以免在罐車裡擠在一起的魚兒缺氧。
  從魚種場所在沙坪到放養點,大約15公里路,魚兒在罐車裡你擠我、我擠你地來到湘江邊。10時20分,簡單的活動流程結束後,它們被一網網地撈出,撲騰撲騰地坐上新的交通工具——大桶子和大臉盆——被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愛心市民,送到湘江邊,迫不及待地在江水中游兩圈進行熱身,倏地一下,已游向江的深處。
  游向湘江大手牽小手,小心呵護魚兒入湘江
  帶著大桶小桶,幫助魚苗完成旅行的孩子們,無疑是昨日放魚活動中最引人註目的群體。為什麼要放魚?幼兒園的“萌娃”朵朵回答說:湘江是它們的家,它們要回家。四年級的王曾曾回答說:因為湘江里的魚越來越少了,以前奶奶經常到河邊買剛捕上來的魚,現在都買不到了。
  家長李先生則指著魚桶里的魚苗一一告訴兒子雷雷:人工放魚對於保護魚類資源和種群結構,發揮魚類凈化水質功能具有積極意義,像鰱魚、鱅魚可以吃浮游生物,防止河水變質,像草魚是以雜草為糧食,能夠減輕河道淤塞。
  裝進桶里魚苗活蹦亂跳,撲騰出的水花濺得小朋友們滿臉都是,孩子們跟著一起雀躍、歡呼。長沙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站長賀旭成介紹,放流四大家魚,因為它們屬於魚類中個體最大、抗病能力最強的品種。
  此外,在索食方式上,放流的魚苗以前是以人工投食餌類為主,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入江入河,則要到自然水域里主動尋找餌料了,選擇體力好、身體素質高的,到大自然中才能有足夠的生存能力。而此次投放的春片魚種,是去年六月份孵化的,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培育,抗病率高,加上運輸過程中精心養護,存活率能達到90%以上。
  大手牽小手,放魚湘江成了家長們親子教育課的題材。曾巳恩在爸媽的帶領下,用小桶提著魚,在放魚的人群中沒有找到能夠躋身的位置,準備將魚苗傾倒入江。在一旁的志願者趕忙制止,告知傾倒可能致魚受傷,而應放低魚桶讓魚兒們慢慢游進湘江。一家三口忙乎了一陣,放了幾桶魚之後,小寶寶還堅持著繼續放魚,“希望它們到江里生更多的魚寶寶,有更多的魚朋友”。
  命運可期最大挑戰是非法捕撈和水體環境變化
  5寸長的魚苗能否在湘江水域成長為五六斤重的成年魚,並能成功溯游到上游的孵化地順利孵化,非法捕撈和水體環境的變化,將是它們生存的最大挑戰。
  從2008年開始,長沙每年在4月1日至6月30日實行禁漁,這一段時間正是洄游性魚類回到繁殖地產卵的時期。長沙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的辦公室在湘江大橋南側100米的水上,在這段時期,他們的執法人員每天在江面上巡查,實行24小時值班制。
  “向上游到昭山,一個來回要三個小時,往下游到霞凝港,要兩個多小時打來回,每天在船上坐久了,一到陸地上還真有點不適應。”副站長漆玉學打趣說,湘江長沙段80公里的水域,哪裡魚多,哪裡魚少,哪裡是非法捕撈者出沒的地方,17名漁政人員都瞭如指掌。
  而在湘江魚類生態資源研究的專家們看來,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竣工,湘江大壩蓄水之後,湘江水域生態環境也將隨之發生改變,水域內的魚類如何隨著水文情勢的變化而變化,則是在增殖放流和打擊非法捕撈之外,相關部門需要進行及早思考和科學規劃的事情。
  長沙市畜牧獸醫水產局副局長毛曉介紹,目前相關部門已針對湘江漁業資源現狀、水生生物的情況進行調查,為今後湘江航電綜合樞紐工程蓄水後監測庫區漁業資源的變化提供科學依據,也對今後生態養護湘江水域進行了對策研究。此外,航電工程也規划了修建魚道和人工增殖放流站,為湘江魚類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參與感言:
  徐輝(長沙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長沙晚報總編輯):希望長沙市民的愛心,隨著魚兒一起暢游在我們的母親河,希望湘江永遠清澈,永遠美麗。
  黃作(春雷公益志願者):我相信,只有通過我們一次次努力,一次次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人,讓山更青水更綠,和諧的自然才會恩澤我們人類世世代代!
  陳江珊(大同古漢城小學老師):參加了此次放流活動,我看到親子齊心協力,聆聽了一次人與自然和諧的樂章。
  守護
  愛心企業願成為
  魅力湘江“守護者”
  本報訊(記者 周輝霞)“公益放流活動將進一步修複湘江的漁業資源,改善水體生態環境,推進‘百裡湘江綠色長廊’建設,提高廣大群眾保護水生生物資源的意識。”愛心企業、中國水電地產·湘熙水郡項目負責人王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湘江的活動中來。
  湘江作為湖湘人民的母親河,其稀缺性不言而喻,湘江畔在近年來樓盤拔節而出,成為眾多市民追逐的房源。作為開發商,湘熙水郡從選址規劃伊始,便高度重視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保護自然的同時,合理利用自然,為居住者打造極致的人居體驗,踐行環保意識,保護大美湘江。
  擇 優
  品質不優,一車魚苗投向內湖
  本報訊(記者周輝霞)“我們購置的魚苗是雜交鯽魚,不符合生態要求,將按漁政部門的建議投放到桃子湖去。”昨日上午,還有一輛停放在放流點附近的魚罐車的魚苗,在水產專家的建議下,被放養到內湖桃子湖。長沙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副站長秦德忠提醒市民:並不是所有水生物種都適宜放流,千萬莫讓危險魚類混入湘江。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魚類專家一再希望能通過宣傳告訴市民,危險魚種放生將可能對水域內原有生物造成致命傷害,這些水生物品種千萬不要讓它混入湘江,分別是:紅耳彩龜(原產北美洲)、鱷龜(原產美洲)、湘雲鯉(為異源三倍體,不適宜在天然水域放流)、牛蛙(原產北美洲)、革鬍子鯰(從埃及引進)、短蓋巨脂鯉(原產南美洲)、克氏原螯蝦(原產南美洲)、大瓶螺(原產南美洲)、清道夫魚(原產南美洲)、雀鱔(放流禁用物種,人食用會導致死亡)。
  倡議
  飲水思源護湘江,小學生倡議——
  “呵護母親河,從我做起”
  本報訊(記者周輝霞)“我宣誓:呵護母親河,從我做起。”稚嫩的童聲通過麥克風傳出,湘江水畔準備放魚的市民更覺一份神聖。昨日的活動現場,來自芙蓉區大同古漢城小學的胡小雅和陳逸軒兩名小學生向市民發出這樣的倡議。
  讀三年級的陳逸軒在學校報名參加此次活動後,在家裡對於淡水魚的分類、湘江魚類資源的現狀進行了一番研究,什麼是“四大家魚”、放魚對於湘江生態能起到怎樣的保護作用,他現在能說出個一二。作為小學生代表,他希望更多的同齡人能行動起來,將保護湘江、保護魚類資源作為自己的一份責任,在春天放下一尾魚苗,在來年收穫一江碧水。  (原標題:放魚,放魚,從此湘江滿牽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z49kzpvd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